哈士奇:其實我也不知道。

 

綠豆:我很喜歡〈你在等海水嗎〉那一篇,第三百頁。「你在等海水嗎  海水和沙子/你知道最後碎了的不是海水」他最後是指沙子會碎吧?可是意思好像……所以我自己把沙子劃掉,然後把消息塞進去,等於說:「你在等海水嗎  海水和消息/你知道最後碎了的不是海水」也就是碎了的是消息的意思。我就覺得還蠻好玩的啦,就這樣。

 

浩偉:我覺得顧城的詩讓我很有感覺耶。(眾人笑) 對呀!我走意象式的啊。〈結束〉那首詩我很喜歡第二段:「戴孝的帆船/緩緩走過/展開了暗黃的屍布」。就可以讓我看到那一種……很滄桑很蒼涼的那種畫面感,感覺那首是不是文概課有講過?我覺得有印象,我很喜歡他營造出的衝突性,萬叢綠中一點紅的感覺。然後〈悟〉:「使我們相戀的/是共同的痛苦/而不是狂歡」我覺得好自剖喔,很棒!我也暴愛〈弧線〉那首,我覺得詠物詩可以寫成這樣也太強了,因為弧線基本上是一種很簡單,可是很難去把他深化的東西,可是他可以用四個焦點去扣在弧線這個主題上,我覺得需要很大的才氣。然後那個〈麥田〉結尾的地方:「怎麼也不知道/春天 看不見 只有一次/花全開了/開得到處都是/後來就很孤單」我覺得他可以塑造出某種燦爛後蕭然的感覺。然後〈城‧平安里〉我真的不懂耶,可是就因為不懂所以印象很深刻。他可能在描摹一種感覺,可是就僅僅只是感覺。最後那首〈回家〉他說:「杉,你在陽光裡/我也在陽光裡」這有讓我想要哭的感覺,就是這樣,謝謝。

 

(0:49:18)

 

氓哥:我問一下,就是〈感覺〉:「天是黑的……」那一首。我馬上就想到范曉萱〈自言自語〉的歌詞:「天是灰色的,雨是透明的,心是灰色的,我是透明的……」作詞者是不是有看過這首詩呢?哈哈我回去再查一下誰作的詞好了……

 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0.11.26

地點:百年樓306會議室

主持人:鄒適齊

會議記錄:鄒適齊

出席者:楊浩偉、陳柏言、吳東晏、熊信淵、林承樸、劉羽軒、陳彥妏、鄒適齊、邱筠、林欣穎 、莊鑫奇、郭珈妏、氓哥

 

前言:其實……我認識顧城是從這首詩開始的,去年棟梁上課介紹的,剛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就感覺顧城應該是個很奇妙的人,可以用這麼簡單的字,寫出很深刻的意象。這是顧城的樣子。(眾人:這麼帥?)他常常戴著一個高帽子,他自己的說法是可以……阻絕外面不好的……氣。

 

浩偉:他是沒事!程南洲的後嗣。

 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2010.11.04

地點:百年樓106

主持人:陳彥妏

會議記錄:陳彥妏

出席者:楊浩偉、陳柏言、吳東晏、熊信淵、林承樸、劉羽軒、陳彥妏、鄒適齊、邱筠、林欣穎 、莊鑫奇、卜暉珊、楊書愷、氓哥

主題:閱讀鍾文音──寫作就是一種祈禱的形式

前言

鍾文音,1966年生,英文名字是Nina,小時候不停轉學,她的文章裡面也常常會提到這部分。並非中文系畢業,是淡江大傳系畢業。本來是想往電影發展,曾經和侯孝賢導演合作,後來發現個性不太適合。當過記者後也覺得不適合便辭職。她三十幾歲的時候第一次得文學獎,相較其他人得獎經驗算晚的,得過林榮三、聯合報、中國時報等文學獎。她的興趣多元,除了寫作,喜歡畫畫和攝影。

美麗的苦痛,是她的作品之一。PPT上的引文是描述攝影、畫畫、文字對她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。鍾文音說:只有藉助藝術,我們才能走出自我。……有了藝術,才使我們不只看到一個世界。當文字不足以承載思緒的巨大幽微時,影像總是飄忽在前飄忽在後。攪拌得我心癢癢,難忘影中人,難忘影像夢。我對影像的敏感近乎是天生的。畫畫,是屬孩子式的宣洩,不管好壞,只想亂畫。文字,是嗜字者的念念在茲,常在胡言。

以下是鍾文音的繪畫: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政大書院的網站上,有熊得林榮三文學獎小說組佳作的採訪記錄。

http://college.nccu.edu.tw/article_reportshow.php?id=1915

 

快去回應吧
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得獎名單今早刊登了!

http://www.libertytimes.com.tw/2010/new/nov/8/today-article3.htm

讀書會成員熊榮獲短篇小說獎!

這對我們而言無非是莫大鼓舞,我們的國,要被看見。

當然不能掩蓋了熊的光彩,這是屬於熊的努力!

恭喜熊,謝謝大家,請大家繼續加油!
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0.10.29

地點:百年樓306會議室

主持人:王守杰

會議記錄:林承樸

出席者:楊浩偉、陳柏言、吳東晏、熊信淵、林承樸、劉羽軒、陳彥妏、王守杰、鄒適齊、邱筠、林欣穎 、莊鑫奇

主題:《鱷魚手記》與《蒙馬特遺書》邱妙津的愛慾哀愁

前言:王守杰:我選的文本是邱妙津的《鱷魚手記》跟《蒙馬特遺書》,她是台灣女性同志文學的先驅,然後先介紹一下邱妙津的個人簡介。《鱷魚手記》之所以在女同志界造成轟動是因為其中的「拉子」跟「鱷魚」等名詞成為女同志自稱的綽號。也因為如此,在1997年的票選,她成為女同志夢中情人的榜首。2007年出版《邱妙津日記》,是其好友整理她在法國留學時期的日記,也等於《蒙馬特遺書》的原先材料吧,裡面有《蒙馬特遺書》中沒有寫出來的東西。而她的影響力到現在還有,甚至有人幫她架設Facebook的粉絲頁,裡面的資料頗為詳細。除此之外她還有《鬼的狂歡》、《寂寞的群眾》等短中篇小說節集,而《鱷魚手記》跟《蒙馬特遺書》在印刻也有重新出版。(註:大多數人認為時報的《鱷魚手記》封面很難看)

先來談談《鱷魚手記》,這是他大學時代的作品,裡面分成八個手記,然後每個手記都代表大學四年的一個學期。由於她平常有寫日記的習慣,於是她把日記稍微修飾一下,然後變成《鱷魚手記》出版。這本書表現出在傳統社會成長下,身為同性戀的痛苦與疑惑,在她讀大學的年代,也是我們剛出生的年代,也是剛剛解嚴。當時對於同性戀的認同,當然沒有現在這樣開放。再加上傳統文化的背景,邱妙津對於同性戀這個身分,會有痛苦也會有認同上的疑惑。《鱷魚手記》也描寫出同性戀者在社會上的生存困境以及認同危機。今天介紹的兩本書,都有強烈的自傳色彩。她都在寫自己與其他戀人如何,幾乎都是以手記的形式。她的文字其實算是華美,讓同性戀者在其中找到文學性的出口。

接著討論鱷魚的意象,鱷魚其實是卵生動物,牠其實躲在湖或河裡面,努力別被其他人發現。如果遇到某些動靜,牠就會逃跑來保護自己,而身上也有很厚的皮包裹。鱷魚有種封閉自我,且躲在別人看不見的角落的感覺。用來隱喻同性戀者在剛解嚴的社會中,得不到眾人認同的痛苦。他們必須隱藏自己的身分,甚至穿上人皮當人,假裝自己是正常人。即使自己是同性戀,也必須假裝成異性戀。這身人皮也代表某些束縛,代表他不能公開自己是同性戀,也不能跟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。這也是為甚麼邱妙津要把鱷魚當作同性戀的意象。文本中我也有節錄描寫鱷魚的地方,在書中的68頁。他除了描述自己大學生活外,也參雜第二人稱對於鱷魚的描寫。也描述世界各國同性戀者的認同和活動。如書中69頁,用描寫某種疾病的態度,去諷刺各國對於鱷魚(同性戀者)的態度還有評論,書中還有其他部分也是這樣,有點像插曲。

接下來是《蒙馬特遺書》,這是她在法國留學時的作品,看得出來這本書的筆法跟文字調度比《鱷魚手記》來得精準,也比較好看。這是他最後一本作品,寫完後她拿一把刀在法國的租屋處刺向心臟。可能留學的緣故,她往內心更深處去描寫,也用不一樣的文字來敘述,感覺也更加強烈。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時間:2010.10.14

地點:山居學習中心研討室

主持人:卜暉珊

會議記錄:卜暉珊

出席者:楊浩偉、陳柏言、吳東晏、熊信淵、林承樸、劉羽軒、陳彥妏、郭珈妏、卜暉珊、林欣穎

主題:女性書寫「她如何走在難行的迷途上?」

 

一、前言

卜:我還是沒有替這個主題想到一個響叮噹的名稱。這次選的四個女作家都是196X年出生的,依照柯裕棻的說法[i]是叛逆的一代。她們不同於上一輩歷經戰亂、書寫社會政治大環境的作家,開始書寫自己、有一點女性自覺、嘗試新的寫作風格。所以我將第一張投影片標題下為「她如何走在難行的迷途上?」

究竟196X年發生了什麼事呢?1963年美國總統甘迺迪遭暗殺、1966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。而後在這些女作家大約20歲左右時,整個社會環境也有微妙的氛圍。雖然我想這四個女作家沒有實際參與我說的幾項活動,但應該會受到背景的影響。像是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、1989年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、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等等。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輕痰作品討論會——詩:耳朵 會議記錄

時間:2010/10/21下午兩點到四點

地點:山居中心研討室

參與:浩偉、柏言、小冷、綠豆、熊軒、楚然、氓哥、啟軒、羽軒、彥妏、珈妏、暉珊、欣穎

主持人:羽軒

記錄:羽軒、柏言

 

 

2.〈大道德時代〉

 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〈速度〉

 

浩偉:

  這是一篇誠實叩問的作品,但是就文學性來講,我覺得有點平板。

 

珈妏:

  我給這一篇很高,但應該跟個人情感有關。(排球)

  因為我也打排球,(我知道)排球的攻擊跟舉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。這個作者在暑假的時候,這裡面也有寫到……他那時候很專心的在……

  我先講他給我整個的形象,就是一個人,很孤獨,他追求的東西跟最後得到的東西好像不一樣。我覺得他這篇文章是一個在追尋的過程,藉由速度這個東西代表他在找,但是我讀不出來他在找什麼。我覺得是一篇有點哀傷的文章,他過程當中的努力跟最後所得到的結論是不太一樣的。

  這一篇讀起來有網誌的感覺,很平順,不會有哪一個環節卡住,也不會特別需要去反覆揣摩他到底要表達的是什麼,他寫一你看出來就是一。是一篇很坦率的文章,有表達出作者的追尋。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0/10/7  輕痰散文作品討論會:雙足

時間:下午兩點到四點

參與:浩偉、柏言、小冷、綠豆、熊軒、楚然、氓哥、啟軒、羽軒、彥妏、珈妏、暉珊、欣穎

 

〈我的雙足〉

 

浩偉:

  這是一篇真實叩問自己內心的作品。我想我曾對這篇的作者說,她是把血淋淋的心臟壓在稿紙上面,用血書寫下來的文章。這樣確實是很真實,但讓我覺得有恐懼感(太真實了),我認為文學是收斂自己想寫的東西,再經過沉澱、淬煉而成。另外一篇我個人覺得也蠻真誠的是〈或許妳只是習慣離開〉,比較起來的話,我感覺〈或許〉這一篇就比較有沉澱的感覺。

  除此之外,小提問是,為什麼又是愛情?(臺語)

 

輕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